珠教研教〔2021〕16号

横琴社会事务局、各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社会工作局),各直属学校:

  为健全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工作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课程化、生活化、教研化,构建包括寒假劳动在内的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市教育局于2021年1月向全市各中心小学发出通知,号召各级各类学校利用寒假有利时机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活动。为总结推广我市中小学校组织实施劳动教育的做法和经验,市教育研究院决定开展珠海市2021年劳动教育首批优秀成果征集活动。有关事项如下。

  一、参评对象

  全市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职业学校)

  二、成果类别

  (一)劳动教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成果形式为围绕某主题的寒假(可不限于寒假)劳动教育大单元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一般由5个小节构成,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每一小节凸显一种劳动形式,以项目的方式开展,各小节间有紧密的逻辑关系。劳动内容可涉及家庭理财、健康饮食、垃圾分类、居家布置、购置年货、传统工艺、现代科技等。教学设计应体现跨学科融合的理念,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开展劳动,强调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发挥评价的价值导向作用,营造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氛围。参评教师可加入“珠海劳动教育论坛”微信群查找相关资料借鉴。

  (二)学科作业渗透劳动教育案例

  成果形式为渗透劳动教育的学科作业及其评析,或者论文。学科作业及其评析包括2项材料:学科作业、个人对作业的评析。学科教师提供一份渗透着劳动教育的作业,并围绕教学设计从头到尾以“批注”的形式分析渗透的思路、类型、方式与方法,要准确把握渗透的限度,以劳动的方式实现作业固基目标和劳动教育目标。论文以反思和总结学科作业渗透劳动教育的探索过程,真实记录设计的思路、实践的过程、实施的效果,反映劳动教育与学科学习相互促进的作用(附上寒假作业)。

  (三)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经验总结

  成果形式为学校优秀经验论文。论文要求以校长或副校长署名,介绍学校劳动教育经验(不限于寒假期间,但需要突出寒假劳动教育),典型经验可以从课程建设(必修课程和渗透课程)、活动组织、劳动场所、资源保障、师资力量、教学方式、家校社协作以及劳动教育评价等方面选取若干个方面阐述,图文并茂,不要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操作性强,具有一定的示范推广作用。

  三、成果要求

  1.把握育人导向。成果应突出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鼓励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2.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年龄特点和教育目标,以体力劳动为主,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切实提升育人实效性。

  3.适应时代要求。成果尽量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创意性和丰富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劳动的浓厚兴趣。

  4.注重原创内容。参评成果应为作者原创,无版权争议。严禁抄袭、剽窃、盗用他人作品,一经发现,一律不予评奖。

  四、报送要求

  (一)报送内容

  1.以上成果均为word格式,论文一般为3000~5000字,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没有字数要求。

  2.论文成果署名不超过2人,其他成果署名不超过3人。

  3.每项成果报送材料包括2项:成果汇总表(见附件,需提供word版本和加盖公章的pdf版本)、成果材料(word版本)。

  4.成果材料文件命名格式:教师个人以“区名+校名+作者姓名+类别名+主题名”命名文件名,例如香洲区第一小学张三劳动教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本周我当家”;学校以“区名+校名+类别名”命名文件夹,例如香洲区第一小学学科作业渗透劳动教育案例;各区以“区名+类别名”命名文件夹,例如香洲区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经验总结。

  (二)报送方法

  1.报送名额。以区为单位统一报送。行政区报送三类成果数量各不超过20项,功能区选送三类成果数量各不超过10项,不接受区属学校单独报送。市直属学校直接报送,类别(一)和(二)各限报2项。

  2.报送方式。请各区劳动教育教研员于3月23日将本区推荐的劳动教育成果打包发送到珠海市教育研究院指定邮箱:569809482@qq.com。联系人:教育质量监测室 赵枫,电话:2121316,15919191566。

  五、其他事宜

  我院将组织专家对参加活动的成果材料进行遴选,对优秀的成果颁发证书。特别优秀的“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经验总结”的校长将被邀请参加“珠海市劳动教育校长论坛”作主旨演讲。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

  2021年2月24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